|
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
|
|
|
|
|||||||||||||
![]() |
|||||||||||||
|
|
|
摘要:2020年初,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,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,打响了一场全国范围的人民战争,形成了全面动员、全面部署、全面执行、全面落实的格局,并显示出令人震撼的战斗力。经过共同努力,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。在这场战斗中,形成了无畏精神、奉献精神、团结精神和博爱精神为基本内涵的抗疫精神。这一精神的形成,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,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。
此论文为202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“疫情与教育”专项课题阶段性成果,课题编号2020YQJY585。
作者:王鑫、方年根、金向华。
庚子之初,正当全国上下喜迎新春之时,新冠病毒疫情给我们带了一次突击式大考,不仅毫无准备而且关于生死。疫情的形势不仅牵动着党中央的心,也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。正所谓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责任,14亿中国人民迅速集结,为世界展示了令世人惊叹的向心力、凝聚力和战斗力。虽疫情来势汹汹,但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,国内疫情控制持续向好,市场逐步恢复生机,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.2%。我们可以自豪地说,中国已经取得了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阶段的胜利。
中国为什么可以在这次全球性大考中乘风破浪,不断创造奇迹?疫情发生后,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,中华儿女众志成城顽强拼搏,用实际行动凝聚起强大的“抗疫精神”,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华民族强大的社会组织和运转能力。回首抗疫之路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英雄们为在危难时奔赴一线扛起重任,也可以看到逆行者们告别家人毅然出征,不仅看到了勇士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付出的血汗甚至生命,也可以看到身边每个人为此付出的努力。中华民族在这场大考中,给世界公共卫生危机处置史上写下了熠熠生辉的一笔,也为民族精神填写了璀璨夺目的新篇章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,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,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、奋勇向前。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,“抗疫精神”生于疫情蔓延之时,长于全民抗疫之际,随着抗疫工作的一步步开展,逐步成形并辐射至全国,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传承,为中华儿女提供了值得总结和思考的素材宝库。反思疫情爆发以来的抗疫之路,我们可以将“抗疫精神”凝练为“无畏、奉献、团结、博爱”。
“抗疫精神”是敢于斗争,顽强不屈的无畏精神。这是抗疫阻击战能够打赢的心理基础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,无数次经历过面对强敌的时候,既有天灾也有人祸。历史实践表明,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,尤其关乎生死之时,如何确保临危不倒,遇险不溃?首先要有的是勇气,有了勇气才有达到目标的动力,有了勇气就能尽全力备战,无惧无畏。疫情袭来,武汉告急,湖北告急。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,全国从上到下,从单位到个人都响应号召,各司其职,没有退缩放弃,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迎上去,奋力拼搏。这其中有党员干部、有民警、有社区志愿者,他们为了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,坚守岗位,联防联控,为切断传染链日夜奔走。全国4.2万名医务工作者奔赴一线,他们白衣执甲,科学救治,为每一位患者争取生的机会。正是有了他们的坚守,没有一个城市因为疫情停止运转,雷神山、火神山医院十天之内拔地而起,方舱医院有了欢乐的广场舞,检测结果转阴得以出院回家的患者日渐增多……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,这份勇气给了疫情下中国人民面对疫情坚持下去的希望,赋予人民可以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的信心。
“抗疫精神”是顾全大局,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。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价值基础。疫情突如其来,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冲突被再一次冲进人们的视野,如何抉择,这反映出一个人在整个疫情防阻击战中的价值取向,伟大的中华儿女在这样的关键时刻,再次作出了可歌可泣的价值选择——大局为重。自古以来,舍己为人、先人后己、不计得失就是中华民族对人对事的主流价值取向之一,历史上每次兴衰起落中也都伴随着牺牲和奉献。疫情来袭之时正值春节,4.2万名医务工作者辞别家人,放弃休假奔赴最危险的地方;千万名党员干部、公务员、社区工作者迅速集结,日夜坚守,守护着人民的安危;十几亿人民放弃聚会,响应号召,配合防控工作开展。尤其900多万武汉人民站在受难的前排,守在家里,由冬至春,为“外防输出、内防扩散”做了无法估量的巨大牺牲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“3·10”讲话中指出:在这场严峻斗争中,武汉人民识大体、顾大局,不畏艰险,顽强不去,自觉服从疫情防控大局需要,主动投身疫情防控斗争,做出了重大贡献,让全国全世界看到了武汉人民的坚韧不拔、高风亮节。”
武汉是一座英雄的是城市,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。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,中华儿女再次展现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品格,为疫情防控阻击战夺取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。
“抗疫精神”是守望相助,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。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人力基础。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有云:“天时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”,可见自古我们就把“人和”视为成功的关键,经过几千年的实践,我们相信“团结就是力量”。
面对危机,中华儿女不分民族、不分地域、不分职业、不分年龄,在党的号召下自觉投入到这场战争中来。医务工作者和人民子弟兵首当其中奔赴一线,党员干部、公务员们坚守岗位联防联控,科研人员昼夜不停奋力攻关,餐饮业、物流业等服务保障人员挺身而出积极奔走,人们主动配合防控要求,减少外出,把自己关进家中,用最快的速度切断了传染链。在危机关头,我们充分发挥了“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”的精神,全国各省市从防疫物资到生活用品,从蔬菜肉蛋到速食加工源源不断地送到武汉,确保他们生活保障到位。爱国企业和各界人士慷慨解囊,捐款捐物。相关生产企业加快复工复产,加班加点。海外游子也行动起来,不断将物资送回国内。“抗疫”如同一声集结号,将14亿中华儿女紧紧联系在了一起,进而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。历史上我们曾依靠人民团结的力量创造了万里长城这样的奇迹,也曾赢得了抗日战争、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,如今我们依然依靠团结的力量,同心协力,共克时艰,创造新的奇迹。
“抗疫精神”是爱国爱民,生命至上的博爱精神。这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情感基础。疫情暴发以来,党和国家一直以人民利益为重,坚决守住“以人民为中心”这个根本,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健康摆在第一位,审时度势,科学施策。为了这个根本,全国上下才能听从号令,和衷共济,上下联动,步调一致,不断完善各种应对措施,不断健全各种保障体系。同时,面对疫情,14亿中华儿女无惧无畏奋勇向前,不怕牺牲艰苦奋斗,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到底是为什么?就是因为心中的一份热爱,热爱祖国,热爱人民。国家有难,匹夫有责。正是这份热爱,激励着我们在关键时刻叫得应、靠得住、站得稳、扛得起、豁得出、信得过,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至上,将他人的生命视为自己的生命,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成全他人。博爱精神将全国上下紧紧联系在一起,对逆行者报以感恩之心,对仍在工作岗位上坚守的人民报以敬佩之心,对自己报以自律之心,对患者报以同情之心,守住“人民为中心”这个根本,共赴“健康平安、幸福和谐”这个目标。
“抗疫精神”是中华民族精神新的诠释,是历史长河中值得书写的新篇章,它体现了中华儿女无畏、奉献、团结、博爱的伟大精神,继承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,在世人面前彰显了中华民族新的气韵。今年是我国“十三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决胜小康,决战脱贫攻坚之年,相信“抗疫精神”将在今后的民族复兴之路上,为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,给我们取之不竭的智力支持。
地址: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:311121 Copyright 2016 共青团杭州师范大学委员会 师大青年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Tel:0571-28865052 E-mail::hznusdqn@126.com 建议使用1024*768分辨率 公安备案号: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-1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