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科研入门”之“科”心似箭,“研”医不悔
步入十一月,寒风凌冽,但依旧吹不走同学们对科研的热情与渴望。于是,在11月18号寒冷的夜晚,一群怀揣着对科研热心的学子们,聚集在慎1-202教室里,参与第七期“科研入门”之“科”心似箭,“研”医不悔讲座。
讲座准时开始,首先主持人翁珂冉用清爽的话语拉开科研入门讲座的帷幕,而且我们有幸邀请到的陈功星老师、陈文琴学姐以及寿泽榆学长都是拥有话语权的前辈,他们的分享与讲解将使我们受益匪浅!
首先是陈功星老师对自己科研知识的亲囊相授,自2014参加科研活动到如今,已经五个年头,老师着重强调想要参与科研的同学,应该在时间上注意的三点:1、要趁早下手,科研与学科安排不一样,老师不会安排好主动来找你,而是需要自己来把握主动权2、科研中的时间安排:做研究要以实验、样本为中心,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在科研上3、合理安排生活时间,大学生活不同于高中,一心学习并不是明智的选择,要选择科研,爱上科研,并且对它投入再多的精力都不算多。
并且陈功星老师对科研团队成员的选择也提出了几点要求:无惰性、人际关系处理恰当、学有余力、成绩优秀,能够在满足学校对自身的要求后,有经历与能力来顾及科研。虽然科研听着高大上,但必不可少的还是浓厚的兴趣,若只是面子上光彩,实则对自己是无意义的,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进程。陈功兴老师希望的是:大家能够做一些与自己未来人生规划相关的事,这样才会对自己的未来有帮助,并且干起来也更起劲,陈老师举出的毕淑敏的例子令人印象深刻,相比于医生,她做作家更成功!
那么科研的意义呢?陈老师点出了以下三个要点:1、在亲身经历科研全过程同时,学到申请项目、结题的方式,毕竟现如今县级以上的医院医生都要有科研项目,还请大家把握机会2、有机会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,这是我们的财富,有利于后来的职业发展3、通过总结成果,发表论文,申请专利,来获得我们参与各大比赛的资本。可我们要明白的一点是:科研并不一定成功!但是陈老师强调:参加过科研的同学一定会具备一定的优势,对考研也很有帮助!
接下来是陈文琴学姐关于社会调研类科研的经验交流,大致分为三大步奏:前期准备,开展调研和文章撰写。
首先是要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,来查阅与自己调研课题相关、与其所属领域相关的文献资料。并且学姐以自己的调研为例,讲解了格式要求。着重讲述了社会调研最关键的部分:调查问卷的适当性,我们一定明确“要验证哪种假设?如何设置问卷的问题与框架?如何兼顾主要与次要手机问题的方法?和如何与被调查者沟通?”这四个方面,以及各种小技巧的合理利用,其次学姐还讲解了问卷设计的四个原则:目的明确性、题项的适当性、调查对象的合适性、语句理解的一致性,都令我们获益匪浅。
对于调研而来的数据,要利用“删缺失”和“填补缺失”的方法来完善,并检查数据的取值是否在研究范围内,接着我们才能够合理的分析数据以及写作。
之后是寿泽榆学长对自己科研心路历程的分享,他站在普通本科生视角谈科研发出一系列直冲人心的提问,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,在提醒学弟学妹们全面发展的同时,正确认识科研的含金量与重要性,科研对于考研来说,不是保险,而是助力器,而且对于有这方面理想的同学来说,它真的是大学生活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!
那么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呢?学长强调:一定要自己尝试!不怕苦不怕累!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,他自己就为了项目自学CAD等技术,并去寻找科研机会,学长还以自身的经验为例子,为大家讲述他能够找到他的指导老师是多么幸运。而且学长还分享了他的生活安排:便是“人格养成>学习>课外生活:科研、学生工作、志愿活动”,这对大一的我们很有启迪作用。
最后学长还为大家介绍了相关竞赛项目:本创、星光、国创、新苗等,还有一系列学科竞赛,最后,学长祝愿大家都能够实现“从创新到创业的转换”!
最后是提问环节:翁珂冉同学询问陈功星老师:选拔科研团队成员时最看重的是什么?陈老师说是:坚持,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;要和团队搞好人际关系;要真心想做、正确对待科研。
然后文伶俐同学提问:如何在团队中脱颖而出?陈功星老师耐心讲述:一定要勤奋、态度端正、认真负责,遇到不懂的就要问,因为老师最看中的是那些对科研最了解的人、能给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主动承担工作、勤奋的人。就好像是卖方市场,你要去争取老师对你的关注与认可。
讲座在大家的热情鼓掌中落下帷幕,相信通过这次讲座,同学们对如何参与科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相信同学们之后在科研的道路上会走得更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