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子村不是村 文/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技162 暑期社会实践的这天,我们来到了余杭区运河镇进行"五水共治"宣传教育活动。2017年是浙江省"五水共治"工作全面铺开的第四年,运河镇政府带领人民群众,将曾经污染环境、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"黑鱼塘"变成了现在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——荷塘,我们小分队由此来到这里,向当地的村领导进行了详细的情况了解,并到新建鱼塘进行考察,对五水共治的具体情况做了深入调查,也向村民做了宣传活动。 五水共治是指治污水、防洪水、排涝水、保供水、抓节水这五项。这是将污水变为甘水的一个重要途径。而浙江是著名水乡,水是生命之源、生产之要、生态之基。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鸟的举措,既扩投资又促转型,既优环境更惠民生。水文化的价值在于它让人们懂得热爱水、珍惜水、节约水,它直接关系人们平安稳定、关乎人水和谐。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运河镇政府,就先找到了戴月富科长进行了简单采访。他是当地进行农业结构转型时的一位参与人,因此转型时出现的问题他也就比较了解。在采访过程中,我们详细咨询了当初是如何想到把黑鱼塘转变为鱼塘的,他说,当时村民们养黑鱼,天天都要出去劳作,黑鱼也是一种比较难养的动物,因为它的食物主要是小鱼,也是动物,这样一来,整个鱼塘都是鱼腥味,有时候鱼死了,那个味道是非常难闻的,加上天气热,味道更加让人难以忍受,那时候大家都不敢开窗户的呢!后来"五水共治"的政策下来了,他们也有想过黑鱼换成四大家鱼(青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鳙鱼),但是也行不通,于是在综合考虑了村子里的情况,想了很多改善决定将鱼塘变为荷塘,这样一来,村民不用把鱼塘填了种菜,一年的劳作时间会大大减少但收益也不会比养鱼差,在闲暇时间还可以去做其他的事情,这样不是一举两得吗?但是一开始村民们赞成的很少,但大家就积极下基层跟村民们沟通,有人想通开始做了,一年下来收益也还不做,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一起做了。现在,荷塘已经扩展到三千多亩,黑鱼塘也不复存在,空气明显比以前好了很多,周围河流也治理的很不错。预期在明年,运河镇将建起一片荷塘精品区,专门用来观光,由此发展当地新兴旅游业。 下午,我们一起到新宇村参观了已经建好初步形态的"荷塘精品区",这里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。它在运河河道旁,在公路一侧,路过的人们都会驻足欣赏,相信明年的这个时候,会有更多的人前来参观。 浙江因水而名、因水而兴、因水而美。抓五水,是由客观发展规律、特定发展阶段、科学发展目的决定的。水是生产之基,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,决定了什么样的水体水质,治水就是抓转型;水是生态之要,气净、土净,必然融入于水净,治水就是抓生态;水是生命之源,老百姓每天洗脸时要用、口渴时要喝、灌溉时要用,治水就是抓民生。运河镇的大改变,是五水共治作用很好的体现。今天的社会实践,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了五水共治,认识了运河镇。 
8月8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生科院赴余杭“宣传教育”小分队 塘间小路
|